三秦媽媽
SANQIN MOM小兒捏脊法有效防治寶寶貧血

貧血是小兒時期常見的臨床表現,也是影響小兒生長發育,誘發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。造成小兒貧血的原因很多,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。
過去,小兒常是因為營養不良、攝入不足,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,現在大部分小兒患這種病,則是喂養不當,吃出來的。有些孩子平時因為營養過剩、偏食、喜歡吃油膩以及味道厚重的食品,結果使脾胃超負荷承受,從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亂,進而發生鐵吸收障礙。
缺鐵性貧血對寶寶的身體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:
1、缺鐵可引起細胞免疫功能缺陷,寶寶抵抗力差,容易患病。
2、缺鐵使胃酸分泌減少、脂肪吸收不好,使寶寶消化能力減弱。
3、貧血可降低血液的攝氧能力,使機體各器官、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,寶寶稍一運動就會出現呼吸急促、心跳加速等不適。
4、貧血使寶寶機體處于缺氧狀態,肌肉軟弱無力。
小兒捏脊法
小兒捏脊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,以防病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,常用于治療小兒消化類病癥,屬于小兒推拿術中的一種。
捏脊法有疏通經絡、調整陰陽、促進氣血運行、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。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突出。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貧血、腹瀉、嘔吐、便秘、咳喘、夜啼等癥。此外,也可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。
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,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、血漿蛋白、血清淀粉酶指數,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,改善血動力,血流變。在治療這類疾病上,我們非常推崇捏脊療法。
捏脊的操作方法:
兩手沿脊柱兩旁,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,邊捏邊向前推進,自尾骶部開始,一直捏到大椎穴為止。
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: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、中指指腹對合,挾持肌膚,拇指在后,食指、中指在前。然后食指、中指向后捻動,拇指向前推動,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。另一種是手握空拳,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,挾持肌膚,拇指在前,食指在后。然后拇指向后捻動,食指向前推動,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。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而選用。
小兒捏脊法有效防治寶寶貧血
注意事項
1、脊拄部皮膚破損,或患有癤腫、皮膚病者,不可使用本療法。伴有高熱、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。
2、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,飯后不宜立即捏拿,需休息2小時后再進行。
3、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,手法宜輕柔。
4、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,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,以3-6次為宜。
5、在應用此法時,可配合按揉足三里、脾腧、腎腧等穴對胃腸功能有調整作用,以提高療效。
用小兒捏脊法預付和糾正小兒缺鐵性貧血,療程短、效果好,且安全無副作用,值得在家長中大力推廣。
上一篇:恭祝三秦媽媽“小兒推拿媽媽班”完美結束
下一篇:? 如何應對產后憂郁?新爸爸應該如何幫助妻子